12月26日,珞珈经管青年论坛第四百七十二期在学院举行。来自香港浸会大学会计经济金融系的陈婷副教授作题为“铁路、电报,市场中间商与技术引进:20世纪初美国棉在中国的传播”的学术报告。我集团30余名师生参加,积极讨论、交流思想。
陈婷老师提出基础设施收益的新来源——技术引进。通过分析1918-1937年的20年间,县级的产量及价格数据,探讨20世纪初,中国的基础设施(电报以及铁路)如何通过促进新的农业技术—高质量的美国棉的引入提高福利水平。基于历史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接入铁路和电报网络的县更有可能种植美国棉。其中最主要的机制是通过便利了当时承担美棉运销环节的市场中间商—花行,通过降低花行的运输成本及信息摩擦从而增加生产地的花行对美棉引种的作用。同时,基础设施降低了技术引进的门槛。在接入这些基础设施后,棉花种植条件较差的县和拥有较小农场的家庭更倾向于引进美国棉。最后,引入纤维密度高、长度长、韧性强的美国棉种对当时新兴的机织棉纺织业规模发展、生产率提高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陈老师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就史料考究、研究结果等内容进行了积极交流和讨论,大家在此次讲座中受益匪浅。
陈婷,香港浸会大学会计经济金融系(AEF)副教授,数字经济与商业数据分析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包括发展经济学,经济史和文本数据分析等。最近科研论文发表在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Economic Journal,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Journal of Econometrics等经济学国际期刊以及《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等国内期刊。
(通讯员:李浩民;审核:黄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