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拓展期刊功能,担当学术责任
时间:2016-11-08  阅读:

  ——《经济评论》举办期刊建设研讨会

  11月6日下午,《经济评论》期刊建设研讨会在我集团第六会议室举行。教育部社科司出版管理处田敬诚处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报刊司报刊处卓宏勇处长,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任王文军教授,太阳集团官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夏义堃教授,太阳成集团tyc714cc执行院长潘敏教授,副院长汪涛教授,太阳集团官网人文社会科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刘金波教授,《经济评论》主编叶初升教授,副主编罗琦教授以及期刊社全体编辑人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1.png

  会议由夏义堃副院长主持,她首先感谢各位专家莅临我校指导工作,并请专家们为《经济评论》的发展把脉问诊,提出建设性意见,以进一步提升《经济评论》的学术影响力。

  潘敏院长代表学院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真挚的欢迎和感谢。他指出,《经济评论》在刘涤源教授、谭崇台教授、傅殷才教授等老一辈经济学家的关怀下创刊并发展起来。近年来,《经济评论》在期刊建设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如邀请海内外著名经济学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建立匿名评审制度、规范审稿流程,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成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学术期刊资助并连续三年考核优秀,入选首批“中文精品学术期刊双语数字出版工程”等。当然,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经济评论》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请专家们多提宝贵建议,多支持与关心我们杂志。

  随后,叶初升主编汇报了《经济评论》的发展现状:在传播学术成果方面,强调论文的思想、强调研究内容的中国化、强调学术品质和学术规范,在经济学界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同时,《经济评论》注重学术研究的社会传播:一是坚持推送论文简报,这一做法受到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表彰;二是完善网站,设置经济观察、论文简报、论文故事等特色栏目;三是利用官方微博与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形式扩大了期刊与作者、读者的交流。在开发学术资源方面,通过举办“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博士论坛”和“《经济评论》工作坊”,将学术期刊的评审环节从网络线上移到线下,把编辑部搬到研究现场,营造审稿人、编者和作者面对面地交流讨论的学术空间。关于未来发展,《经济评论》将在继续做好现有工作的同时,强化引导功能、设置“观察与评论”专栏,拓展传播功能、完成双语出版。

2.png

  田敬诚处长充分肯定《经济评论》近年来在期刊建设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并就如何创建名刊和期刊长远规划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一是抓一流作者、筹一流稿源。全国高校经济学刊物有80多种,教育部社科司出版管理处非常希望在经济学领域能出现期刊领头羊,但创建名刊一定要找到一流作者,获得最好的稿源,这样才能提高期刊的知名度。二是长远来看,中国期刊应走专业化、数字化的发展道路。今后,纸质期刊会越来越少,应通过期刊数字化逐步实现期刊的集群化。

  卓宏勇处长对《经济评论》举办博士论坛和工作坊、发挥学术引领功能进行了充分肯定,随后畅谈了关于期刊管理与改革发展的感想。其一,期刊数字化发展非常迅猛。由于纸质期刊容量有限,今后数字化发展越来越重要。如Nature纸刊平均每篇论文6页左右,但与论文相关的大量文献、数据、视频等资料在其网站上公布,出刊容量随之增强10倍左右。又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制定方案推动OA期刊在人文社科类刊物中试点,有意向的期刊可以积极探索。其二,期刊的国际化发展。经济学是国际化、规范化的学科之一,经济学刊物应吸引国外机构与作者投稿,但是国外论文不能仅仅发挥象征性作用,而要起到实质性作用,切实提升杂志质量。其三,期刊发展的中国化。用现代经济学理论分析中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期刊应具有中国特色、风格、气派。其四,不忘初心、继续坚持刊发原创性和创新性论文,更多学术研究;心有定力、不畏浮云遮望眼,学会坐冷板凳,不为眼前的投机取巧困扰,长期坚持。

  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任王文军教授认为,学术期刊在选题上,要有辐射力,培养年轻作者;在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上,要有传播力,扩大社会效应。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正在探索设计评价期刊社会效益的量化考评指标,即将学术期刊转化成社会成果的效果用精确的指标衡量与计算出来,充分发挥期刊的学术传播功能,科学评价刊物的社会效益。他认为《经济评论》在提高学术辐射力方面、在学术成果的社会转化方面做了许多创新性的工作,其办刊经验值得研究、推广。

  我集团主管期刊工作的副院长汪涛教授对座谈会进行了总结,汪院长非常感谢各位专家和学校领导为《经济评论》提出中肯的发展建议,请后续多给我们支持与鼓励。(通讯员: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