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下午,经济管理学院特邀2003级工商管理专业朱必灯校友,于景林报告厅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讲座,为本科生们答疑解惑、指引方向。
讲座开场,学院李好副书记率先致辞。李副书记高度评价朱必灯校友,称赞其对在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为直接且广泛的积极影响。
讲座伊始,朱必灯校友阐述了此次受邀回校分享的缘由。他指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群体普遍存在情绪低落的现象,对未来职业发展深感迷茫。在这样的背景下,前辈的经验分享与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随后,朱必灯校友回顾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历程。他回忆起在太阳集团官网求学期间,不仅积极参与家教工作,还每日投入六小时在图书馆勤工俭学。谈及这段经历,他总结道:大学开放自由的氛围为个人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而个人的努力则是确保发展下限的关键。在武大的学习生活,让朱必灯校友收获了创业思想的萌芽。毕业后,他进入腾讯公司,在那里学习到了系统的思考方法。此后,他创立卡拉网络公司,创业初期进展顺利,但随后遭遇挫折。朱必灯校友希望在校学生能像他一样,在武大的学习生活中孕育创业梦想。
首次创业受挫后,朱必灯校友开启第二次创业,成立萌蛋互动公司。初期业务发展顺利,但由于个人兴趣因素,他决定再次转型。2019年,九九互动公司成立,该项目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此后,朱必灯校友顺应经济与国家发展趋势,加入元气森林。
回顾完个人经历,朱必灯校友开始总结经验。他首先提出思考:普通人应如何突破自身发展上限?他强调,努力是保障下限的基础,并用雷军校友的奋斗经历加以例证,凸显努力在个人成长中的重要性。此外,他还指出要主动创造挑战机遇,提升应对困难的能力。个人应主动走出舒适区,在挫折中成长,因为挫折经历匮乏往往会导致将生活琐事放大为烦恼。
接着,朱必灯校友分享了一套极具价值的“成长法则”:
法则一:保持热爱
热爱与单纯的努力不同,它能激发个体全身心投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若暂时未找到热爱之事,可尝试培养热爱的能力,学会接纳并热爱当下的选择。
法则二:运用产品经理思维
朱必灯校友认为,任何事物皆可结构化、流程化、场景化并持续迭代优化。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关注场景、需求和体验。在公司治理方面,应将公司视为产品,融入效率与合作思维。同样,在校学习也应深入理解学科核心内容,如学习《公司治理》课程时,不能仅停留在表面知识。
法则三:培养体系思维
日常工作中若总是忙于“救火”,往往是缺乏体系思维的表现。将非标准化流程转化为标准化流程,有助于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的概率。拥有创新体系能够将运气转化为实力,降低试错成本,提高发展效率。
法则四:遵循第一性原则
第一性原则是指那些能够跨越经济周期、行业周期的基本原理。若仅在方法借鉴、资源利用等浅层次努力,很难实现触类旁通,难以把握事物本质,获取真正有价值的认知。
法则五:修炼底层算法
底层算法本质上是对认知的修炼。朱必灯校友用金字塔结构进行解释,底层是底层算法、思维方式、性格与信念,中间层是行为与方法,最顶层是结果,各层相互关联、逐级影响。提升成功概率的关键在于不断修正底层算法,这需要通过反复演绎、提炼、总结和实践来实现。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法则,朱必灯校友列举了多个生活案例,如路怒现象、家庭关系处理等,阐述了从无意识状态逐步发展到先知先觉,进而改善自身与周围人生活质量的过程。
讲座尾声,朱必灯校友对工商管理专业进行了推介。他表示,该专业致力于培养综合性人才,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奠定坚实基础。此次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朱必灯校友的分享让同学们收获颇丰,为大家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撰稿:吕懿;审稿:温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