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10月23日,由太阳集团官网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太阳成集团tyc714cc联合主办的“新时代 新理论 新实践 新发展:学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术研讨会”在太阳成集团tyc714cc举行。在继上午洪银兴教授、黄群慧教授、陈劲教授、叶初升教授、范如国教授、齐绍洲教授、黄敏学教授作主旨报告后,下午分为经济学、管理学两个选题研讨会平行举行。我集团20位教授齐聚一堂,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自身研究领域,分享了对经济领域研究选题和管理领域研究选题的思考和体会。会议分别由潘敏教授、李燕萍教授主持。本专栏将连续推出20位教授的精彩发言。
刘林青教授: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非常感谢学院给我这样的机会来汇报二十大精神的学习体会和选题计划,我的题目是《弘扬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建构中国自主的创业知识体系》。基于我的学科背景,这里更多讨论的是企业家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作报告时,一开始就提到的内容,被写入二十大主题,意义深远。伟大建党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的,它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并将其归纳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00多年来,伟大建党精神点燃信仰之光、激发奋斗伟力,中国共产党人从精神之源中吸收营养、汲取力量,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绵延不绝的精神谱系,其中就有企业家精神。历史证明,伟大建党精神穿越时空而不朽,历经沧桑而生辉。百年党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筚路蓝缕的艰苦创业史。这里,仅从企业创业的视角,我们建议:在全球创业研究处于发展初期、尚在扩张领域之际,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抓住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这个核心概念,倡导“精神使能创业”的研究新范式,建构中国自主的创业知识体系,向世界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先梳理一下创业研究的演进和中国话语构建的前期探索。创业学的研究可以说是现有的管理学科诞生比较晚的一个小学科,从1980年代才起步,从边缘逐渐走向了主流的位置。第一阶段的创业者的早期探索,重点是研究创业者的特征;第二阶段是研究创业过程,形成了一个比较好的创业过程理论;第三阶段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创业者行为和创业者的决策认知,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被快速引入;第四阶段,创业研究逐渐进入到核心领域,研究领域得到扩大,不仅包括新企业创造,还包括了公司创业、社会创业等。在探索过程中,中国学者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但是,我们也发现整个创业研究的学术主导话语掌握在西方学者手中,他们塑造了选题,塑造了话语,塑造了知识体系。为此,中国学者正积极探索提高中国学者话语的可能性。我简要梳理了一下,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得到广泛认可的一些探索,主要包括研究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以及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课题的支持,由吉林大学蔡莉教授和南开大学张玉利教授共同推动的创新驱动创业的研究新范式。过去我们认为创业的本质可能是创新,所以很少有人研究创新和创业之间关系。现在蔡教授和张教授等学者们发现它可能成为中国构建创业研究的新的话题或主题。
创新驱动创业的研究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启发,沿着这个思路进行下去,我提出了精神使能创业(Spiritually Enabled Entrepreneurship)的研究新范式。这主要源于我对现实的观察:第一,虽然创业是从0到1的一个过程,但是我们发现很多创业者一旦选择创业,就一直会在创业的路上,非常类似于我们党一直在建设党的伟业,这是一个宏大的创业话题;第二,现有创业研究核心聚焦在创业机会的发现和创业资源的运用,但我多次邀请企业家来谈创业的经验体会的时候,发现他们很少谈创业机会,谈的更多的是九死一生的创业过程如何艰辛,精神力量如何支撑了他们,所以我认为这可能是创业研究的真正主题所在;第三,创业现在越来越不仅仅局限于企业的盈利性创造,还体现在社会创业、公益创业和社会责任方面。所以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提出企业家精神后,我就逐渐把研究重点放在企业家精神的相关领域,也承担了一个国家智库课题。通过对这个课题的深入研究,我发现了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企业家精神和创业存在意外关联。英语单词Entrepreneurship,一般管理学者把它翻译成创业,经济学者更多地翻译成企业家精神,同时官方媒体对企业家精神也有不同的译法。这使我产生了对企业家精神的概念来源进行梳理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企业家精神是一个极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研究领域。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企业地位得到提高,企业家得到重视,邓小平同志提出物质文明建设同时也要抓精神文明建设。在这个背景下,企业家精神的概念就应运而生。
经过早期的简单探索后,学术界越多越采用“企业家精神即创新”的熊彼特范式。这个概念的引入,极大的推动了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实证主义的研究路线,让企业家精神的研究话题进入到了中国主流学术期刊《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为该领域发展做出非常好的贡献。但是,“企业家精神即创新”的狭义定义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它是舶来品,并不能反映企业家精神的全貌;在逻辑上也有难以自洽的地方。
幸运的是。在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企业家精神。我觉得这是中国自主创造的一个概念,也是体现中国的理论自信。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 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 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首次对企业家精神提出36字要求: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这也就是说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已经远远比熊彼特式的企业家精神定义丰富得多。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企业家座谈会时强调“……就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完成了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凝练总结。2021年9月,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46个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企业家精神位列其中。
中国特色企业家精神研究场域的演进,生动诠释了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意义,我们也有能力去自主建构。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企业家精神可能因为当时英语翻译带来了意外的关联,偶然的背后是两者实际上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张玉利教授和合作者2018年在《南开管理评论》的发文提到了企业家精神与创业情境高度契合,甚至可以说创业情境孕育和培育了企业家精神。这表明企业家精神和创业高度关联,因而我就沿着这个思路继续研究下去,认为两者存在因果。
企业家精神和创业在中国学术领域意外相逢实际上是个好事,它为创业领域构建了一个新概念——企业家精神。它是中国自主形成的一个核心概念(估计也是唯一)。改革开放是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型,对在位和新生的企业而言,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艰巨的企业群体创业。中国经济成功的背后是中国企业的成功,是巨大中国企业群体的成功。然而,如何解释这个企业群体的成功的原因呢?实际上,我认为现有的以微观为主题的研究创业理论是很难以做出相应的解释。
我发现类似问题,实际上西方学者有解答。类似的问题,马克斯•韦伯的答案:资本主义企业群体的成功,归功于从新教伦理衍生出来资本主义精神。很好,归结到了精神,但是这种衍生出于宗教文化氛围,而在中国没有类似宗教文化土壤。所以说,我们认为中国企业的巨大成功背后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靠的是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所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它的源头在伟大的建党精神。因此,我就借用了“使能(Enable)”这个和“赋能(Empower)”比较类似的概念,提出了企业家精神使能创业的研究新范式。
我们提出建构一个有关企业家精神的精神使能创业(Spiritually-enabled Entrepreneurship,SEE)学术概念。这实际上是一个范式创新,我们希望以它为核心,构建中国自主的创业知识体系。具体来说,就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整合马克思主义,以管理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研究企业家精神使能创业的具体激励机制,进而以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为核心概念,建构中国自主的创业的知识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特别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济学理论方面,包括熊彼特的破坏性创新理论和奈特的不确定性理论;管理学理论方面,像身份理论这样比较切合该范式的理论都可以整合起来开展相关研究。
与此同时,我也想提出自己关于初步构建中国自主的创业知识体系的简单想法。建议主要从五个方面展开研究:
第一,从精神视角赋予中国自主的创业定义。实际上大部分创业研究想拓展其领域基本上从创业的定义开始的。参照毛基业教授的定义,我认为创业不仅仅是创办一个新企业,而是用企业家精神去开创新事业,实现经济和社会价值的创造、传递和获取。参照中国精神的定义,我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家在较长时间内企业活动形成的,被大多数企业家认同的,被企业所在的社会所认可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借用张玉利教授的定义,企业家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并表现出强烈创新、承担风险,推动改革发展行为的企业经营者、创业者、高级管理人员。
第二,以中国为观照,从历史角度或史学角度归纳精神使能创业的因果联系。我之前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利用概念史的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企业家精神的概念演进;从党史、中国企业史的角度系统梳理“伟大建党精神—企业家精神—创业”的内在联系,传承好红色基因;系统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对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重要论述,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的企业家精神理论。
第三,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希望通过实证来探究精神使能创业的内在机理。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企业家精神包括的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的五个新维度,其实可以给我们带来实证研究创业的很多新想法、新思路和新议题。其核心是将创业研究从以创业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为中心。五个维度也很好地回答了创业研究所需要探讨的5W1H相关问题,实际上给我们拓展了一些新的思路和值得研究的新领域。
第四,以时代为观照,抓住数字创业最新实践推动理论创新。今天很多同事和教授们都谈到,数字时代实际上是数字经济的时代,我认为它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创业时代。基于最新创业时代的最新实践,来推动理论发展。尤其是在我党提出数字中国建设的号召下,探讨企业家精神是如何推进企业家们和企业开展数字转型、数字创新和数字创业。
最后,还是想落脚在教育工作者做教育的本职工作上来。要以企业家精神为引领的创业教育推动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将企业家精神培养融入创业教育全过程,提升育人品质。
以上是我的汇报,谢谢各位。
范如国教授点评:
去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百年来我们为什么能够取得这么伟大的成就?我当时也做了和刘老师今天汇报有些相似的研究,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我概括出来了中国共产党的几大能力。比如第一个能力就是风险和应急管理能力,中国共产党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到今天为止,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风险危机,面临着血雨腥风的挑战。此外,还有战略管理能力、经济管理能力、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政治能力、自我学习的能力等。从党的奋斗历程中阐释相关理论关系,是值得鼓励的,所以刚刚刘老师报告中提到他从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中来构建创业知识体系,我觉得思路非常好。
伟大建党精神就是坚持真理、坚持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所谈的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包括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从这个角度出发,刘老师结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阐释了他的研究既来自于伟大的实践所展示出来的理论经验,同时又从中抽象出创业理论能够吸取的理论精华。
刘老师提出了从企业家精神的角度来谈与创业的内在关系,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叫做精神使能创业,这一部分整个思路,特别是最后提出构建中国自主创业的知识体系的5个方面,从定义、关系、机理来谈创新和创业教育,我觉得非常完备。
最后,社会创业、公益创业、社会责任,这也是我们新时代创业需要提倡的,而且提出了从创业成长的理论关系出发,来阐释如何把创业工作做好。企业家精神,要自立自主地创业。中国进入到新时代,我们的创业应该立足中国实际,比如中国特色的双循环发展、新时代的发展新理念。自主自立创业,坚守初心,以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来进行,贴近中国实际的创业,不怕挫折和风险挑战的创业。如果把这些方面能够提炼得更加清晰一些,应该说会有非常好的学术价值。